厦门大学海岸带生态遥感研究组
PI:朱旭东,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杰青,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漳江口基地副站长。主要从事海岸带生态遥感与碳循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JGR-Atmospheres、JGR-Biogeosciences、Biogeosciences、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cological Indicators、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2篇。担任SCI期刊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副主编,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遥感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应用生态学报青年编委,Ecosystem Health & Sustainability、Remote Sensing、遥感学报期刊客座编辑,以及60余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滨海湿地兼具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滨海湿地的碳循环在海陆碳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热点。在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双重影响下,滨海湿地具有生境破碎化程度高、生态水文过程复杂、环境影响因子多等特征,其碳循环过程与通量具有很高的时空异质性,因而开展滨海湿地碳循环定量化研究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滨海湿地碳循环研究中引入新型传感器、自动化观测、无人机/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新兴技术和研究方法,融合长期观测与模型模拟,提高研究的定量分析能力,有望回答传统生态学研究方法难以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
朱旭东博士综合利用长期观测、遥感监测、模型模拟等研究手段,阐明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与通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旨在揭示滨海湿地碳源汇格局及其控制机制,代表性成果汇总如下:
1、 湿地涡度通量:依托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台海站)的滨海湿地涡度通量平台,研究红树林、盐沼、养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时间变异特征与环境控制机制(JGR: Atmospheres, 2021, 第一兼通讯作者;JGR: Biogeosciences, 2021, 第一兼通讯作者;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通讯作者;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23, 通讯作者;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4, 第一兼通讯作者;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4, 第一兼通讯作者;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4, 通讯作者)。
2、 湿地塔基遥感:依托台海站红树林涡度通量塔开展红树林碳通量与遥感光谱协同观测,研究利用长时序遥感光谱观测反演红树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可行性(JGR: Biogeosciences, 2019, 第一兼通讯作者;JGR: Biogeosciences, 2021, 第一兼通讯作者;Remote Sensing, 2021, 通讯作者;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4, 通讯作者)。
3、 湿地无人机遥感:利用无人机遥感、潮汐等多源观测数据,在景观尺度上定量分析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的生长动态及其对潮汐淹水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并结合长时序卫星遥感开展红树林保护成效评估,证实无人机遥感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19, 第一兼通讯作者;Remote Sensing, 2019, 第一作者;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22, 通讯作者)。
4、 湿地碳循环模型:研发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统计模型,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研究,在区域尺度上阐明湿地碳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与甲烷)通量的时空动态特征,揭示了湿地温室气体源汇格局及其控制机制(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13, 第一兼通讯作者;Biogeosciences, 2014, 第一兼通讯作者;JGR: Atmospheres, 2016, 第一作者)。
课题组学生曾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欢迎对海岸带碳循环与生态遥感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加入!招生专业:生态学、海洋事务、环境工程。
点击查看课题组主要研究区福建漳江口滨海湿地VR全景。
其他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