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输出小组(Ocean Export Group),隶属于由戴民汉院士所领导的海洋碳循环组(具体详见http://ocg.xmu.edu.cn/ )
实验室新闻:
2024/10/24 受中国海洋大学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参加《2024 未来海洋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青岛)》,并用英文做了题为《南海碳输出20年集成》的报告,该会议是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的系列会议之一。吸引了很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
2024/10/19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联合闽南师范大学黄旭光教授和焦凯琳老师,发起在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一届《闽南青年论坛》,本次论坛以“全球海洋碳汇的基线,潜力与增汇机制”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及闽南师范大学的众多青年学者和海洋环境领域的专家参加,共同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碳汇的前沿研究问题。
2024/10/18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带领卢佳柔和杨晨婧两位同学赴杭州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与海南大学高树基老师,海洋二所李宏亮,邢小罡老师,海洋三所王为磊老师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期间,佳柔和晨婧同学各自介绍了他们研究工作的进展和遇到的难题。高老师对她俩的工作也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对他们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这一天的讨论对她俩来说收获满满。
2024/10/13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赴青岛参加于10/12日举办的《第四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教育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各大著名高校的拔尖基地老师对各自所在学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周老师也介绍了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拔尖基地的实施情况。通过与兄弟单位的交流,我们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我们院未来拔尖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多思路与借鉴意义。会议后,周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参观了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师生进行了交流。
2024/9/30 受泉州师范学院谢彰先老师的邀请,本实验室的全体成员与王为磊教授课题组一起于9/28日至9月30日之间对泉师院进行了访问。同时,两个实验组再泉州期间也进行了精彩的团队建设活动,本次活动也极大的增强了整个实验室的凝聚力。
2024/9/27 受南方实验室倪钦彪研究员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赴珠海,与南方实验室的师生分享了《中尺度涡的输出生产力的响应》的报告,对涡旋的生地化观测的历史与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也展望了未来涡旋生地化观测的方向。
2024/8/28 热烈欢迎2024级的硕士研究生张曼玉同学到实验室报道。曼玉同学将聚焦西北太平洋的输出通量与生物泵的运转。
2024/8/23 本实验室卢佳柔同学于8/19至8/23日期间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参加海洋放射性元素培训会议。该会议涵盖放射性基础知识和放射生态学、示踪和测年技术,以及放射性元素作为海洋示踪剂的其他应用等。还通过实地考察切身体会对放射性元素的处理和测量。通过深入学习放射性元素研究的理论与实操,佳柔同学对自身研究方向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024/8/12 周宽波老师参加海洋与地球学院史大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黑潮延伸体项目结项预备会会议。会议对2022年黑潮延申体航次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今年11月初的中尺度涡旋航次,以及明年6月份将要举行的针对HNLC的航次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一定的共识。
2024/8/2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于7月12日至8月2日期间,担任厦门大学海丝学堂航次第一航段的首席。海丝学堂第一航段面向全体海洋与地球学院的本科生,是本科生的实习航次。体现了厦门大学对本科生海洋实习教育重视和投入。第一航段期间,总共完成4个测站的采样工作,7次老师的海上课堂,3次学生的党团活动,3次与学生的茶话会,2次英语沙龙,1次嘉庚号集体观影活动,1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的面对面座谈,2次同学的生日趴,1次全船的包饺子活动。外加我们圆满完成了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开放日活动。这也是周老师首次担任本科生航次的首席。
2024/7/5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与曹知勉,张瑶两位教授共同发起海洋国重的凌峰论坛第96讲涡旋重大科学问题共享航次研讨会。本次论坛旨在回顾涡旋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同时是商讨11月涡旋重大科学问题航次的实施方案。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中科院海洋所的张林林研究员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张洪海教授。他们各自介绍了他们即将在西太平洋执行的涡旋航次。同时他们也对我们的航次实施方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论坛最后形成共识,要在出航之间完善观测方案,并优化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2024/7/4 应中国海洋大学张洪海教授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于7/2日与7/4日对中国海洋大学进行了访问。本次访问的目的是促进两校之间关于涡旋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交流,并为接下来的涡旋重大科学问题共享航次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周老师在青岛期间做了两场题目为《输出生产力对中尺度涡旋的响应》和《中尺度涡旋的营养盐动力学》的报告。同行的还有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王磊研究员,他对涡旋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做了汇报。在青岛期间,周老师也受到了张志伟教授的邀请,参加了张老师组的组会。
2024/7/2 本实验室大二的江洲同学于6/27日至7/2日期间,对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四家单位进行了访学活动。江洲同学和二所的李宏亮研究员,华师大的董宏坡和赵宁两位教授,上海交大的董良和谢瑞芳两位教授,以及同济大学的周晓理教授做了深入的交流。本次访学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江洲同学对国内海洋化学的了解,锻炼她如何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并为未来进入学术圈打好基础。
2024/6/26 应中国海洋大学庄光超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韦钦胜研究员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在6/24日与6/26日期间对中国海洋大学和海洋一所进行了访问。并分别做了《西北太平洋输出通量的时空格局和主控机理》和《中尺度涡旋的营养盐动力学》两场报告。与两位老师做了深入交流,希望在未来能够进行深入的学术合作。
2024/5/26 应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宏亮研究员和邢小罡研究员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在5/24日至5/26日期间赴杭州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将杨晨婧同学的研究进展《西北太平洋溶解态和颗粒态铅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作了展示,向海洋二所的师生介绍了厦大痕量金属平台的发展历程。另外,周宽波老师还作为答辩评委,参加了海洋二所的硕士论文学位答辩会。
2024/5/20 实验室杨晨婧和卢佳柔同学参加了在厦门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晨婧同学做了题目《西北太平洋溶解态和颗粒态铅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的分会报告,佳柔同学则做了题为《台风与沿岸上升流相互作用引起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同步响应》的海报展示。两位同学在会议期间均有良好的表现,也在会议期间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术交流的能力。
2024/4/24 实验室李熠昂同学做题为《南海海洋颗粒物中碳氮磷之间的计量关系及其调控因子》的开题报告,海地学院的杨进宇和唐甜甜老师,环生学院的肖武鹏老师以及实验室各成员参加了本次开题。熠昂同学详细介绍了这两年的科研进展和未来的研究计划。老师们对他的论文目前的进展做了细致的点评。第一是可能需要增加南海颗粒有机碳的部分。第二是关于元素比值的主控机理部分还是没有完善,需要与肖老师进一步讨论。按计划熠昂同学将在今年9月写完硕士论文的初稿。
2023/12/26 应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吴俊文教授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在汕大做了题为”How nitrogen fixation effects carbon export i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的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过去几年在寡营养西北太平洋输出生产力方面的工作。吴老师也针对汕大海洋科学的发展做了细致的介绍。实验室成员宁桂珍和硕士生卢佳柔同学也一同前往参观了汕头大学。
2023/1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第一次航次研讨会在希平楼A3-311会议室举行。本实验室的周宽波老师针对航次的总体实施情况做了介绍。同时航次成员厦门大学孙振宇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江宗培副教授,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焦俊宝以及蒋弘蓁分别针对航次期间的物理水文情况,碳酸盐体系的初步结果,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结果以及显微镜下硅藻和甲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次研讨会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计划,要求积极推动剩余样品的测定工作,同时考虑将航次的成果转化成为专刊形式进行发表,并确定第二研讨会的日期。
2023/9/18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赴青岛参加由崂山实验室组织的“共享航次计划2023年度海洋涡旋多尺度过程及其生态气候效应”重大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实施方案协调会。本航次针对明年即将开启的四个中尺度涡航次进行实施方案的讨论,旨在最合理有效的整合资源,优化航次的实施方案,为最终航次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涡旋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一直以来是本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因为明年的涡旋航次,将进一步推动本实验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3/8/20: 本实验室周宽波、宁桂珍、卢佳柔三位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针对海南上升流区的航次。该航次以上升流区为典型试验场,聚焦海洋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的协同分异,评估海洋增汇的潜力。航次首席科学家为本实验室的周宽波老师,航次期间总共观测了49个测站,覆盖5条断面(C,D,E,F,G)。同时为了了解上升流区的时间序列变化,针对其中一条断面F进行了3次时间序列观测,对另一断面C进行了两次时间序列观测。本航次的时间为7月26日至8月19日。目前实验室样品分析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之中。
2023/7/10:热烈欢迎实验室2023级的硕士研究生杨晨婧和卢佳柔两位同学提前到位。晨婧同学将聚焦海洋中Pb与Pb的同位素工作,佳柔同学将会参加基础中心2023夏季航次,聚焦海洋中的碳硅耦合问题。
2023/7/6: 国际期刊Marine Chemistry接受了本课题组与海洋国重王为磊教授课题组合作的,题为《Strong particle dynamics counteract the nutrient-pumping effect leading to weak carbon flux in a cyclonic eddy 》的文章。本论文是课题组周宽波老师的研究兴趣:中尺度涡旋生物地球化学知识体系的又一拓展性研究。在该合作研究中,本课题关注放射性同位素Th-234和Th-228的现场观测,为磊老师课题组则聚焦逆向模型的建立。本论文首次尝试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在中尺度涡旋这一生产力高于周围水体的目标区域中,检验其颗粒的动力学过程如何?比如颗粒聚集解聚集的速率,颗粒矿化的速率,颗粒形成的速率等等。本研究表明,在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周围水体的涡旋区域,由于其较高的颗粒矿化速率,导致所形成的颗粒物质并未输出至下层水体,而更多的在浅层发生了矿化作用。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为磊老师课题组的朱晓元博士生。
2023/6/12: 上海交通大学谢瑞芳博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梦立博士来本实验室访问。两位老师都在痕量金属研究上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谢瑞芳博士还在MEL午餐会上做了关于秘鲁上升流输出生产力的精彩报告。希望接下来能够在Th-234与输出通量研究上能够找到合作的切入点。本实验室杨晨婧同学跟陈梦立博士做了深入交流,晨婧同学的硕士论文题目将聚焦海洋中的Pb与Pb同位素,由陈梦立博士与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一起共同指导。
2023/6/5:国际期刊Biogeosciences在线刊登了本课题周宽波老师作为合作者,题为《Partitioning of carbon export in the euphotic zone of the oligotrophic South China Sea》的文章。文章认为真光层的垂直结构可以分为:营养盐匮乏层和营养盐充足层。在营养盐匮乏层,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为固氮等外部输入,而在营养盐充足层则为次表层的垂直输运。文章认为营养盐跃层的上下移动决定了碳输出的量级大小,跃层越浅,碳输出越大。同时也关注到在南海这样的海域固氮对输出的影响很小。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碳循环组的马轶凡博士,通讯作者是戴民汉教授。
2023/3/30: 实验室成员宁桂珍同学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国近海典型海域浮游生态系统演变、临界点与重构》组织的针对珠江口和长江口的海域的观测航次。本航次聚焦两个区域的水华区以及缺氧区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对水体生地化参数的测定研判生态系统所处的状态,并确定该体系是否处在临界状态下。本实验室的工作主要聚焦颗粒物中碳/氮/磷/硅,以及碳/氮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确定这些强迫区是否与参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2023/3/6: 国际期刊Geoscience Letters在线刊登了本课题组题为《Changes in nutrient stoichiometry in responding to diatom growth in cyclonic eddies》的文章。本论文聚焦南海西部冷涡对营养盐计量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冷涡不同发展阶段,水体中N/P比值会随着冷涡的事件演替而发生变化,在涡旋的强盛时期,溶解态的N/P会明显的高于Redfield比值。该N/P比值的升高被认为是由于冷涡中硅藻的快速生长所引起的,其内在原因是硅藻的生长会优先吸收P(而非N)最终导致水体中N/P比值升高。N/P比值的升高会进一步影响到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终改变涡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涡旋生地化观测一直是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本论文是本课题组在涡旋研究中的又一重要成果。
2023/2/11: 本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梦立博士合作的论文《Dissolved lead (Pb) concentrations and Pb isotope ratios along the East China Sea and Kuroshio transect - evidence for isopycnal transport and particle exchange》被地学期刊JGR-Oceans接受,本论文展示了东海及黑潮区溶解态Pb和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并阐明了等密度输运和边界清除作用对Pb同位素分布的重要影响。该论文也是本课题组第一篇痕量金属Pb以及其同位素的文章,为接下来继续开展太平洋以及临近海域的Pb同位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11/2: 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江宗培教授,厦门大学柳欣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Mike Stukel教授以及石溪大学Cindy Lee教授发起的关于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nutrients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mesoscale eddies of subtropical oceans的special collection的申请今天正式上线了,相关论文可以同时通过JGR-Oceans和JGR-Biogeosciences两个杂志投稿,希望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踊跃投稿!本专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论文集的形式大力提升科学家们对涡旋如何影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这一科学命题的认识,内容涵盖: 涡旋的物理结构与机制,涡旋对营养盐输运的影响,涡旋对其他物理条件比如光,温度,混合层深度的等关键参数的影响,涡旋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以及涡旋对输出通量的影响等。本专刊的链接如下: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hub/jgr/journal/21699291/features/call-for-papers
2022/9/9:课题组获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来三年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将聚焦输出生产力中碳硅耦合问题!
2022/9/7:热烈欢迎实验室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李熠昂同学加入本实验室,希望他在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学有所成,成果多多,并做到科研生活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