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个人首页
Home
 
项目课题
Programs
 
主要教学
Teaching
 
指导学生
Students
 
学术奖励
Honors Awards
 
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论文著作
Publications
 
  欢迎光临 周宽波 博士的个人主页  
 
     
  个人主页  
     
 



周宽波  博士
副教授
周隆泉楼A1-412室
海洋碳循环研究组

Kuanbo Zhou
Associate Professor
Room A1-412, Zhoulongquan Bldg
Email: kbzhou@xmu.edu.cn
   
 
 
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海洋输出小组(Ocean Export Group),隶属于由戴民汉院士所领导的海洋碳循环组(具体详见http://ocg.xmu.edu.cn/ )


实验室新闻:

2023/12/26 应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吴俊文教授的邀请,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在汕大做了题为”How nitrogen fixation effects carbon export i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的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过去几年在寡营养西北太平洋输出生产力方面的工作。吴老师也针对汕大海洋科学的发展做了细致的介绍。实验室成员宁桂珍和硕士生卢佳柔同学也一同前往参观了汕头大学。


2023/1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第一次航次研讨会在希平楼A3-311会议室举行。本实验室的周宽波老师针对航次的总体实施情况做了介绍。同时航次成员厦门大学孙振宇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江宗培副教授,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焦俊宝以及蒋弘蓁分别针对航次期间的物理水文情况,碳酸盐体系的初步结果,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结果以及显微镜下硅藻和甲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次研讨会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计划,要求积极推动剩余样品的测定工作,同时考虑将航次的成果转化成为专刊形式进行发表,并确定第二研讨会的日期。


2023/9/18 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赴青岛参加由崂山实验室组织的“共享航次计划2023年度海洋涡旋多尺度过程及其生态气候效应”重大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实施方案协调会。本航次针对明年即将开启的四个中尺度涡航次进行实施方案的讨论,旨在最合理有效的整合资源,优化航次的实施方案,为最终航次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涡旋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一直以来是本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因为明年的涡旋航次,将进一步推动本实验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3/8/20: 本实验室周宽波、宁桂珍、卢佳柔三位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针对海南上升流区的航次。该航次以上升流区为典型试验场,聚焦海洋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的协同分异,评估海洋增汇的潜力。航次首席科学家为本实验室的周宽波老师,航次期间总共观测了49个测站,覆盖5条断面(C,D,E,F,G)。同时为了了解上升流区的时间序列变化,针对其中一条断面F进行了3次时间序列观测,对另一断面C进行了两次时间序列观测。本航次的时间为7月26日至8月19日。目前实验室样品分析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之中。


2023/7/10:热烈欢迎实验室2023级的硕士研究生杨晨婧和卢佳柔两位同学提前到位。晨婧同学将聚焦海洋中Pb与Pb的同位素工作,佳柔同学将会参加基础中心2023夏季航次,聚焦海洋中的碳硅耦合问题。


2023/7/6: 国际期刊Marine Chemistry接受了本课题组与海洋国重王为磊教授课题组合作的,题为《Strong particle dynamics counteract the nutrient-pumping effect leading to weak carbon flux in a cyclonic eddy 》的文章。本论文是课题组周宽波老师的研究兴趣:中尺度涡旋生物地球化学知识体系的又一拓展性研究。在该合作研究中,本课题关注放射性同位素Th-234和Th-228的现场观测,为磊老师课题组则聚焦逆向模型的建立。本论文首次尝试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在中尺度涡旋这一生产力高于周围水体的目标区域中,检验其颗粒的动力学过程如何?比如颗粒聚集解聚集的速率,颗粒矿化的速率,颗粒形成的速率等等。本研究表明,在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周围水体的涡旋区域,由于其较高的颗粒矿化速率,导致所形成的颗粒物质并未输出至下层水体,而更多的在浅层发生了矿化作用。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为磊老师课题组的朱晓元博士生。


2023/6/12: 上海交通大学谢瑞芳博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梦立博士来本实验室访问。两位老师都在痕量金属研究上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谢瑞芳博士还在MEL午餐会上做了关于秘鲁上升流输出生产力的精彩报告。希望接下来能够在Th-234与输出通量研究上能够找到合作的切入点。本实验室杨晨婧同学跟陈梦立博士做了深入交流,晨婧同学的硕士论文题目将聚焦海洋中的Pb与Pb同位素,由陈梦立博士与本实验室周宽波老师一起共同指导。


2023/6/5:国际期刊Biogeosciences在线刊登了本课题周宽波老师作为合作者,题为《Partitioning of carbon export in the euphotic zone of the oligotrophic South China Sea》的文章。文章认为真光层的垂直结构可以分为:营养盐匮乏层和营养盐充足层。在营养盐匮乏层,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为固氮等外部输入,而在营养盐充足层则为次表层的垂直输运。文章认为营养盐跃层的上下移动决定了碳输出的量级大小,跃层越浅,碳输出越大。同时也关注到在南海这样的海域固氮对输出的影响很小。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碳循环组的马轶凡博士,通讯作者是戴民汉教授。


2023/3/30: 实验室成员宁桂珍同学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国近海典型海域浮游生态系统演变、临界点与重构》组织的针对珠江口和长江口的海域的观测航次。本航次聚焦两个区域的水华区以及缺氧区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对水体生地化参数的测定研判生态系统所处的状态,并确定该体系是否处在临界状态下。本实验室的工作主要聚焦颗粒物中碳/氮/磷/硅,以及碳/氮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确定这些强迫区是否与参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2023/3/6: 国际期刊Geoscience Letters在线刊登了本课题组题为《Changes in nutrient stoichiometry in responding to diatom growth in cyclonic eddies》的文章。本论文聚焦南海西部冷涡对营养盐计量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冷涡不同发展阶段,水体中N/P比值会随着冷涡的事件演替而发生变化,在涡旋的强盛时期,溶解态的N/P会明显的高于Redfield比值。该N/P比值的升高被认为是由于冷涡中硅藻的快速生长所引起的,其内在原因是硅藻的生长会优先吸收P(而非N)最终导致水体中N/P比值升高。N/P比值的升高会进一步影响到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终改变涡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涡旋生地化观测一直是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本论文是本课题组在涡旋研究中的又一重要成果。


2023/2/11: 本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梦立博士合作的论文《Dissolved lead (Pb) concentrations and Pb isotope ratios along the East China Sea and Kuroshio transect - evidence for isopycnal transport and particle exchange》被地学期刊JGR-Oceans接受,本论文展示了东海及黑潮区溶解态Pb和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并阐明了等密度输运和边界清除作用对Pb同位素分布的重要影响。该论文也是本课题组第一篇痕量金属Pb以及其同位素的文章,为接下来继续开展太平洋以及临近海域的Pb同位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11/2: 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江宗培教授,厦门大学柳欣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Mike Stukel教授以及石溪大学Cindy Lee教授发起的关于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nutrients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mesoscale eddies of subtropical oceans的special collection的申请今天正式上线了,相关论文可以同时通过JGR-Oceans和JGR-Biogeosciences两个杂志投稿,希望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踊跃投稿!本专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论文集的形式大力提升科学家们对涡旋如何影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这一科学命题的认识,内容涵盖: 涡旋的物理结构与机制,涡旋对营养盐输运的影响,涡旋对其他物理条件比如光,温度,混合层深度的等关键参数的影响,涡旋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以及涡旋对输出通量的影响等。本专刊的链接如下: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hub/jgr/journal/21699291/features/call-for-papers


2022/9/9:课题组获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来三年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将聚焦输出生产力中碳硅耦合问题!


2022/9/7:热烈欢迎实验室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李熠昂同学加入本实验室,希望他在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学有所成,成果多多,并做到科研生活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