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光学海洋学实验室(英文:Opt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简称OOL),隶属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简称MEL)。该实验室由李忠平教授、商少凌教授、上官明佳副教授共同负责。李忠平教授、商少凌教授已有超过20年的海洋光学、水色遥感背景,在辐射传输模型、遥感算法、现场测量方法及遥感产品在海洋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都有开创性的工作成果。上官明佳副教授具有近10年激光雷达科研经历,研制及参与研制了10类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激光雷达,在中高层激光雷达、基于量子和超导的激光雷达、气体激光雷达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忠平教授、商少凌教授已有超过20年的海洋光学、水色遥感背景,在辐射传输模型、遥感算法、现场测量方法及遥感产品在海洋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都有开创性的工作成果。上官明佳副教授具有近10年激光雷达科研经历,研制及参与研制了10类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激光雷达,在中高层激光雷达、基于量子和超导的激光雷达、气体激光雷达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忠平,厦门大学“唐世凤”海洋学科讲席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美国光学学会Fellow,国际著名的海洋光学及海色遥感方向权威专家。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70余篇(谷歌学术显示引用>1.8万次),在辐射传输模型、遥感算法、现场测量方法及遥感产品在海洋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都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准分析算法(QAA)论文(2002)被国际主流期刊《Applied Optics》于2012年评选为其50年历史以来最具影响力论文之一;其最新的关于水体能见度的理论更正了国际上引用了长达70年的水体能见度解析模型,并由此革新了水体能见度遥感方法。李忠平教授为多个水色卫星计划成员,担任多家SCI刊物副主编。
商少凌 教授 博导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方向:卫星海洋学、海洋生物光学,研究兴趣在于海洋环境长期低频变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响应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固有表观光学特性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系、区域性水色遥感算法。
上官明佳 副教授 博导 从事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项(其中授权40项)。2016年首次实现量子测风雷达,获2017年日内瓦国际发明特等金奖。2017年实现超导双频测风激光雷达,被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协会(AAAS)专题报道。研究方向:(1) 量子、超导探测技术和超快激光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2)激光雷达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应用;(3) 面向碳中和的单光子激光雷达技术;(4) 高光谱、偏振、拉曼、温盐、流速、气体成分探测激光雷达;(5) 目标识别和跟踪。
OOL实验室积极主动多方筹措经费及资源,于2021年6月11日成功发射“海丝二号”多光谱水色小卫星,为厦门大学全面布局“海-陆-空基”全方位的海洋观测体系贡献重要力量。“海丝”卫星项目是实验室现有遥感应用研究平台和观测设施的延伸,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技术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OOL实验室同时具有一流的激光雷达实验室,在单光子探测、稳频激光、超宽激光、频率甄别、吸收光谱、高光谱分辨、偏振、拉曼和荧光光谱探测等技术上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以支撑海洋碳汇、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地化参数遥感等方面研究。
OOL实验室专注学生培养,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OOL实验室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先后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MEL杰出博士后基金,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为海洋光学年轻学者的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