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新闻 News & Events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环境和鱼类资源”联合暑期学校——2018基隆之行
发布日期:2018-7-20      浏览次数:1151

75日至14日,以“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环境和鱼类资源”为主题的暑期学校在台湾海洋大学举办,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选拔了5名研究生,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的学生共同参加此次暑期学校,在基隆度过了十天充实而愉快的学习和交流生活。

该系列暑期学校由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中心、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同组织的,旨在为学员介绍环境科学、海洋污染与生态毒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最新进展,由各单位轮流举办,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6次,来自14个国家的570名学员参与其中,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本次暑期学校也不例外,作为培养年轻科学家的平台,继续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互动教学和学习体验(包括英文授课、实地考察、学员展示环节)。

课程学习:全球变化与海洋环境

在这十天里,来自台湾海洋大学的龚国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林群声教授、厦门大学黄邦钦教授、王新红教授、北京大学黄艺教授、加拿大萨省大学Markus Hecker教授等16位学者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报告,从环境化学与毒理学、环境毒理评价、海洋污染监测与研究、海洋PM2.5生物地球化学、气溶胶与全球变化、微塑料、珊瑚礁群落、浮游生态群落、水下噪音污染等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环境生态问题及学术研究之道。

 

 

 

海洋是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却仍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约占全球表面积的71%,也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行星呈现美丽的蔚蓝色。在我们对它的科学探索仅如冰山一角时,无节制的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生态造成的剧烈影响却已成为燃眉之急,譬如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如一层厚厚的保温层阻止地球散热降温,还有人为排放的污水废料有毒有害物质甚至是陆地沙尘(有机物、重金属、微塑料、病原菌/病毒等),海洋被迫对此全盘接收,却也变得越来越不健康——包括“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水下食物链/网、海里的“热带雨林”珊瑚礁生态系统、底质里不易察觉的微小生物群落、及大尺度的元素循环和海洋生产力。

 

这些话题引起了学员们的极高兴趣和热烈讨论,他们共同探讨关于海洋科学研究与决策建议,无论是作为未来的研究者,还是普通民众,该如何加强研究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员展示:尽显风采

按照暑期学校的惯例,所有学员都须进行个人海报展示和分组主题汇报。

712日下午是个人海报展示的时间。展示大厅四周竖起了密密的海报墙,评委组老师按顺序在每一张前海报驻足评分,而学员们则需要站在自己的海报前向评委老师作3分钟左右的英文介绍并回答问题。当紧张的评审阶段过去,现场开始了更为热闹的走动和互相交流,看起来气氛相当不错。

 

 

课程的最后一天,即713日上午,终于迎来了紧张又有趣的小组主题汇报环节。学员被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在微生物生态、海洋污染、环境影响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海陆空界面的交互作用等四个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展示。各小组在前面几天充分利用课程间隙和晚上休息时间阅读文献、整理材料、组内讨论并做PPT,时间紧张但诚意满满,现场汇报也自信而有趣。

 

  

实地考察:西太的海水与花鸟自然

略显紧张的课程学习之外,暑期学校居然还贴心地为学员们安排了轻松欢乐、内容丰富的实地考察,包括去野柳地质公园、阳明山小油坑火山口和官渡自然公园等,真的是很让人羡慕的实地考察项目了。

 

 

——西太平洋的海水碧蓝澄澈,拍打着岸边的火山岩石,沧海桑田,千万年来不曾止歇,才成就如今我们眼中的奇石世界。

——活火山喷气口的硫磺味道浓厚让人掩鼻,温泉口涌出的水正在沸腾,强调着腹内的火热。

 

——湿地犹如大地的肾,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净化的功能,在这里看候鸟飞起降落停留离开,现场有许多志工都是源于这种纯粹的喜欢来到这里,一晃几十年过去。

……

最后,来自西太平洋的宁静海水和基隆的美景了解一下。

 

  

(文/沈雅威;图/暑期学校组委会及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