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新闻 News & Events

11月26日我实验室主任戴民汉教授的论文上美国《科学》杂志!
发布日期:2004-12-1      浏览次数:6711

研究海洋碳循环 我室论文上美国《科学》杂志 11月2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由美国佐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蔡卫君博士(我室兼职教授)与我室主任戴民汉教授共同撰写的评论性论文,文章对荷兰科学家不久前发表在《科学》的一篇论文提出质疑。(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单位及第二作者均署名“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这篇论文题为“Comment on “Enhanced open Ocean storage of CO2 from shelf sea pumping”,它根据蔡卫君博士与戴民汉博士率领的课题组在美国以及中国南海的工作,质疑了荷兰科学家Thomas等前不久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关于陆架边缘海吸收人为二氧化碳的量级的结论,并对Thomas等人仅从北海的研究结果简单外推至全球陆架提出了批评。 陆架海域面积虽然只占全球海洋的7% ,其初级生物生产量却占了全球海洋的28% ,其有机物埋藏更是占了全球海洋的80% ,而且还向大洋输出数量可观的有机碳 。因此,陆架边缘海对全球海洋的二氧化碳的源汇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源汇过程,是指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释放和吸收过程。 然而,陆架边缘海的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远比大洋复杂,其源汇过程的研究难度大,科学界对陆架边缘海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汇量级尚存在很大争议。蔡卫君与戴民汉提出不同陆架海可能存在着不同碳的源汇格局和控制机制,这对于正确认识陆架边缘海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39岁的戴民汉教授是海洋碳循环专家,现任厦大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教授于1999年从美国Woods Hole 海洋研究所回国,组建了一个研究海洋碳循环的专门小组。研究组的研究重点在于河口及陆架边缘海碳循环的相关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海----气交换、有机碳和无机碳在水柱中的分布与转化、有机碳的输出通量,以及陆源输入、有关的营养盐动力学问题等等。当前的研究区域主要在南海北部及珠江口。海洋碳循环是目前全球变化以及海洋科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论文的第一作者蔡卫君博士是厦大的兼职教授,与戴民汉教授共同主持国家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