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 Seminar
Luncheon Seminar #276: 不同污染水平下气溶胶溶解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及降解特征  

【时间 Time】:2025-10-20 (星期一) 12:00-12:40    【浏览次数 Count】:66   【发布时间 Updated】:2025-10-14
【地点 Venue】:周隆泉楼咖啡厅  
【主讲人 Speaker】:鲍红艳,副教授   
【来访单位 Institution】:厦门大学,中国     
【邀请人 Host】:万显会 教授      【联络人 Contact】:孙晓笛 2183033  

专家简介:

鲍红艳,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德国“洪堡学者”。于201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开始在厦门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7年入职厦门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有机地球化学,擅长利用分子标志物(木质素、溶解黑碳)、碳稳定同位素以及超高分辨质谱,结合野外观测以及实验室模拟解析不同环境中(包括河流-河口-近海以及大气)溶解有机质的分子组成、来源以及迁移转化过程。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1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等项目资助。

 

报告摘要:

气溶胶水溶性有机物(WSOM)在地球化学循环、辐射强迫及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不同污染条件下的来源、分子特征及沉降入水后在环境中的降解过程仍不清楚,尤其是在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沿海地区。本研究系统解析了中国两座典型沿海城市气溶胶WSOM的分子组成,并开展了微生物和光降解模拟实验。结果显示,WSOM的分子组成与污染物浓度密切相关:在高污染条件下,燃烧源(如煤燃烧、机动车排放)及含硫、含氮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占主导;而在低污染条件下,则以源自萜类等生物前体的高氧化SOA为主。此外,不同类型有机质在降解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该研究为评估大气沉降溶解有机质对近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