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朱逊驰,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高聘副研究员。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12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11月-2022年5月在德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GEOMAR,Kie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7月入职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MRU)。主要从事海洋痕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合作作者身份在地学/海洋学领域GBC、JGR、MC、DSR、Biogeoscien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
报告摘要:
海底热液系统不仅塑造了深海化能生态系统,还链接了岩石圈与水圈。热液系统充当源和汇,平衡从河流进入海洋并被移除到沉积物中的元素的收支,在海水和地壳之间的金属及非金属元素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认为可通过大洋传送影响上层水体初级生产。早期研究提出海底热液释放的金属元素在喷口附近即被快速清除出水体,近年来GEOTRACES航次发现热液金属可在洋盆尺度进行数千公里级别的传输。而喷口下游数十公里级别“中尺度”输送过程中金属元素如何变化,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在德国DFG项目支持下,GEOMAR团队组织实施了RainbowPlume航次,采集北大西洋中脊Rainbow下游60 km范围内热液羽流上中下层水体溶解态与颗粒态样品,研究痕量金属元素浓度、同位素、形貌等的组成与变化,解析影响其输送距离的因素。本报告将在科普海底热液系统的基础上,汇报Rainbow热液羽流中痕量金属元素浓度数据的阶段性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