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 Seminar
Luncheon Seminar #205:利用海相碳酸盐中Cr同位素示踪古环境演变的机理研究  

【时间 Time】:2021-11-29 (星期一) 11:40am-1:00pm Seminar starts at 12:00pm    【浏览次数 Count】:554   【发布时间 Updated】:2021-11-23
【地点 Venue】:周隆泉楼A3-206  
【主讲人 Speaker】:秦礼萍,教授   
【来访单位 Institutio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     
【邀请人 Host】:蔡平河      【联络人 Contact】:黄迎 2181571  

讲座摘要:

         近年来Cr同位素已经成为指示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但是相关的机理性研究还比较缺乏。利用Cr同位素指示大气氧含量变化的工作模型中的两个基本假设:岩石中的三价铬在氧气含量高的情况下能被氧化成易溶的六价铬,进入水体,在海相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直接进入晶格,另一个假设就是在六价铬比三价铬具有偏重的Cr同位素组成。我们对各个时代的碳酸盐中利用同步辐射近边吸收光谱测量了Cr的价态。发现所有测试样品中的Cr都以三价铬为主,尽管有些样品也具有偏正的Cr同位素组成,我们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的工作模型提出了质疑。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三价铬的碳酸盐共沉淀实验,以此来研究三价铬在碳酸盐中的赋存形式,我们发现三价铬主要是以吸附的形式存在于碳酸钙晶格的表面,少量的三价铬可能以晶格缺陷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的晶体中或是以CrOH2+的形式替代Ca2+的位置 。另外,沉积岩中连续的处于高温岩石储库区间的Cr同位素组成一般被解释为当时大气氧含量较低(<1% PAL),抑制了Cr的氧化风化过程,而我们对湖北峡口剖面早三叠纪碳酸盐岩C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氧气含量大于1% PAL的情况下也可以存在连续的处于高温岩石储库值区间的自生Cr同位素组成。因此,单一剖面持续的低Cr同位素组成并不能直接推断出大气氧气含量较低。

 

个人简介:

         秦礼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系博士学位。2007至2011年期间先后获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奖学金。2012年全职回国工作。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的研究,专长是建立和发展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并实现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利用短周期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体系研究太阳系最早期物质的凝聚和演化历史,通过对陨石中金属和重同位素异常的观察来制约太阳系形成时的天文环境和物质来源,利用金属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示踪行星和各种地质过程。发表国际SCI 论文 4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25篇,总他引1300多次。获欧洲地球化学学会“豪特曼斯”青年科学家奖,“侯德封”奖,“孙贤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入选“万人计划”等。任《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编委和《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副主编。

 

腾讯会议 ID (For Tencent)429 870 350

Tencent (腾讯会议) Linkhttps://meeting.tencent.com/dm/jKvOW42j6v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