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论坛第65讲:
中尺度涡的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融合研究和观测
 
发起人:周宽波博士、林宏阳博士
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
周隆泉楼A3-206
 
研究表明,中尺度涡旋能够给上层海洋供给40-73%的营养盐。因此,一般认为中尺度涡旋能够刺激浮游植物生长,并最终引起更多的有机碳向下层输运。然而,实际观测结果并非总是如此;一些观测表明中尺度涡确实能够引起碳输出的增加,但另外一些观测却未能捕捉到这一特征。更有研究者认为中尺度涡旋是有利于硅输出增强,而对碳输出没有明显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前期的大部分观测都是基于涡旋中心区的单点观测或涡旋演替的单个时间点观测。而从物理海洋学的角度来看,涡旋在空间上存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的动力过程的差异。特别是在涡旋边缘区存在明显的亚中尺度过程。从时间上看,涡旋又存在强化、成熟、衰退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的生地化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单一时间和空间点的观测,难免以偏概全。全面认识中尺度涡旋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需要从四维角度出发(三维空间+时间)进行考虑。这同时也给现场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论坛将回顾和总结中尺度涡旋在物理动力过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有希望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并提出更加优化的现场观测方案。
 
论 坛 日 程
| 
 时间 
 | 
 题目 
 | 
 报告人 
 | 
 主持人 
 | 
| 
 09:15-09:20 
 | 
 简要介绍 
 | 
 周宽波 
 | 
| 
 Session 1:Physical Oceanography for eddies  
主题一:中尺度涡的物理海洋学研究进展 
 | 
| 
 09:20-09:40 
 | 
 中尺度涡旋的内在动力过程研究 
 | 
 梁湘三 
 | 
 周宽波 
 | 
| 
 09:40-10:00 
 | 
 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的物理驱动:从中尺度到亚中尺度 
 | 
 卢文芳 
 | 
| 
 10:00-10:20 
 | 
 中尺度涡旋中心与边缘的物理场差异例举 
 | 
 林宏阳 
 | 
| 
 10:20-10:40 
 |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responses to a cyclonic eddy: a case study using bio-glider 
 | 
 邱国强 
 | 
| 
 10:40-11:00 
 | 
 茶歇 
 | 
| 
 Session 2:The Biogeochemical response to mesoscale eddies  
主题二:中尺度涡的生物地球化学响应  
 | 
| 
 11:00-11:20 
 | 
 Higher Chlorophyll a based photosynthetic rates of large-celled phytoplankton under high light environment 
 | 
 谢聿原 
 | 
 林宏阳 
 | 
| 
 11:20-11:40 
 | 
 南海反气旋涡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响应 
 | 
 王  磊 
 | 
| 
 11:40-12:00 
 | 
 中尺度涡旋中碳硅输出的耦合问题 
 | 
 周宽波 
 | 
| 
 12:00-12:20 
 | 
 Impacts of eddies on biology: from mesoscale to submesoscale 
 | 
 修鹏 
 | 
| 
 12:30-13:30 
 | 
 午餐 
 | 
| 
 Session 3:How to better observe mesoscale eddies 
主题三:如何更好地观测中尺度涡? 
 | 
| 
 13:30-13:40 
 | 
 物理海洋学观测 
 | 
 林宏阳 
 | 
 王磊 
 | 
| 
 13:40-13:50 
 | 
 化学海洋学科学问题以及观测预想 
 | 
 周宽波 
 | 
| 
 13:50-14:00 
 | 
 生物海洋学观测 
 | 
 王  磊 
 | 
| 
 14:00-16:00 
 | 
 讨论、总结 
 | 
 周宽波 
 | 
|   | 
  | 
  | 
  | 
  | 
 
 
* 注:每个报告含15分钟演讲+5分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