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海原位观测系统
在东山站及邻近海域建立标准化的大气、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物理等与海洋科学方面相关的长期监测系统,包括:
 
1)基于东山站的有缆海底观测网

核心节点为珊瑚观测系统,具备包括水文、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综合观测能力。该系统包括岸基远程控制与数据处理中心、光电复合缆和海床基平台。其中,岸基远程控制与数据处理中心主要功能为实现海床基观测平台的供配电管理、水下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管理与服务,包含岸基运行管理系统、岸基运行保障系统和数据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光电复合缆由岸基站开始,连接至水下接驳盒,主要功能为实现岸基站至海床基平台的电能传输和通讯组网;海床基包含五个水下平台,其中,海床基-1由光电分离腔、接驳盒、三角式布放架组成,海床基-2和海床基-3由SIIM扩展单元、观测传感器和三角式布放架组成,海床基-4和海床基-5均由水下摄像头和安装平台组成。主要观测设备与传感器包括:ADCP、多参数水质仪、营养盐原位分析仪、pCO2分析仪、水下摄像系统与环境样品分子分析系统(ESP)等。

 
 
 
 
 

2)水文观测系统

针对沿岸流、上升流过程布放基于海床基与浮标系统的水文观测系统。具备气象系统(浮标)、剖面温盐深(CTD)链、ADCP(海床基)等设备,能实时获得海面气象、剖面水文和海流数据。
 
 
 

3)滨海界面地下河口生物地球化学观测系统

地下水和海水发生混合作用的近岸含水层被称为“地下河口”。地下河口输出的物质通量相当于甚至在有些地区超过了河流输出的物质通量,对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生态、渔业生产的影响正日益显著。为了长期监测和评估这些影响,我们在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建设了地下河口监测平台。平台由4口不同深度的监测井组成,将配备锚锭自动升降系统、多参数温盐深仪、微型井潜水采样泵、镭同位素延迟符合计数仪、阿尔法能谱氡气检测仪。同时,此平台还预留多个接口,可与多种设备联用,如硝酸盐原位测定仪、海水多参数在线测定仪、海表二氧化碳分压测定仪等,以实现地下水中温度、盐度、地下水位的连续观测和溶氧、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无机碳、碱度、pH、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痕量金属(铁、钡等)、示踪地下水入海的天然示踪剂镭和氡的长期观测,进而研究地下河口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其中的生物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价由此造成的地下河口输出物质通量的变化及其对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该监测平台的长期监测数据还将为评价气候变化下海水入侵范围和幅度的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有望大大推进我国在地下河口和海底地下水排泄以及海水入侵方面的研究,提升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建立长期的大气观测平台,包括气象观测和空气质量监测等系统,实现研究典型沿海地区气象观测、陆海气界面物质交换、人为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正在建设基本气象观测和大气气溶胶组分在线分析系统。

 
 
 
 

4)潮间带观测系统

结合东山站护岸,整合生态友好新型建设理念,建设适宜潮间带生物群落生长、原位观测、岸线防护结合的智慧海岸。
 
 
 

2、近海时间序列断面观测航次

针对海湾、沿岸流、上升流等典型近海生态系统,组织定期观测航次,获取东山站周边海域温、盐、流场,以及化学、生物、地质等基本资料。
 
 
 
附件1. D-SMART共享航次管理条例20190304
 
附件2. D-SMART共享数据使用协议(含申请表)20180815